結合我國和國外的鐵基粉末冶金技術現狀和下游發展前景,鐵基粉末冶金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四類:
進一步提高粉末冶金的一致性高、精度高、形狀復雜等特點,為機械、汽車、家電等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服務。此類方向主要以減少機械重量、節約能源消耗、減少排放及將設備小型化、民用化為導向。
提高鐵基粉末冶金的密度,提高粉末冶金件對傳統鍛件的替代范圍。當前主流鐵基粉末冶金的密度為7.2-7.4g/cm3,而我國技術最先進的東睦已經把其密度提高至7.6g/cm3,在此密度下,鐵基粉末冶金已經替代汽車、機械等絕大多數連接件和部分功能件。在考慮在粉末冶金本身對材料的節省和本身的環保特征,理論上此類鐵基粉末冶金件的下游空間可達至千億元級別;
提高粉末冶金件的電磁性,目標為對硅鋼和鐵氧體等材料的取代。以取向硅鋼為例,硅鋼的導電原理為加入硅等元素后,通過減少晶界等方式以降低鐵損——特別是取向硅鋼,在導向方向即為一個單一粗大的晶粒。相對于取向硅鋼的一維導電方向,粉末冶金件可以實現任何方向的多維導電,即形成一件產品即為單一晶粒。
進一步合金化,目標為輕量化和功能化。在鐵基粉末中,混入鋁、鎂及稀土元素等合金粉末,可實現其超薄、輕量化等性能,可廣泛地應用電子設備及可穿戴設備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中。